近日,由国家信息中心和国际数据集团(IDG)联合主办的“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以“智能共融 慧创新城”为主题,旨在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探讨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创新思路及解决方案。
新型智慧城市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 程晓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党的十九大对推动四化同步、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做出了新的部署,为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描绘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融资创新等方面的实践不断深化。可以说,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最佳实践。我国新型智慧城市正在从起跑、跟跑迈向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的新阶段,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为全球城镇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城市文明创新发展提供了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在新时代取得新突破和新发展,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开拓、着力创新。一是大力弘扬开放共享的时代新精神,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并引领激发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实现城市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二是深化发展数字型经济,重构城市生活、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生产关系再造、经济结构重组、生活方式转变和生产方式变革。三是不断提升惠及全民的发展新成效,在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了解群众的真需求和新期待,为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慧城市服务。四是持续增强体制机制的推进新动力,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机制,引入社会资本集合优势力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创新力度,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构建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单志广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为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慧社会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拓展和延伸,是“智慧中国”的代名词;“智慧社会”是数字中国的将来时,数字中国就是智慧中国的现在时;只有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同步建设,才能体现城乡融合发展;智慧社会化要统领城市和乡村两个要素和主体,推动四化同步发展,使整个的智慧城市、智慧社会不断更新升级。
面向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有五大短板。一是改革创新的短板。智慧城市没有改革创新作为核心动力,仅靠技术驱动仍然比较差强人意。没有技术体制、技术应用惠民的突破,有再好的技术也是举步维艰的。二是发展实效的短板。要让所有的老百姓受益。三是区域差异的短板。不能因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和乡镇差距越来越大。四是长效运营的短板。智慧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共识,智慧城市更多是用来运营的,如果没有新的智慧城市的业态出现,没有更多的信息运营商运营,新型智慧城市离我们仍然非常遥远。五是信息安全短板。未来的安全保障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限制条件,我们中国特色城市的建设一定要有这样的底线思维。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要通过努力让老百姓有更好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和更可持续。未来的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获得感的载体。在这样的前提下,按照党的十九大重要的战略方略的指引,业界共同努力,真正用中国人的智慧来创造中国的智慧城市。
标准让城市更美好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 孙文龙
新型智慧城市的标准化主要服务于城市的标准化建设,包括提供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咨询、地方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的咨询,以及为智慧城市提供总体规划的衔接方案。同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全方位互动,也提供了一套标准,明确了相关的建设步骤和目标,让智慧城市在三者之间构建和谐的智慧城市机制。
智慧城市是一个特性非常强的领域。即不同的城市特点不一样、发展方向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是一项独特性非常强、类型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引导方向的不同能够带来城市发展的不同特性,我们希望能够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绩效、发展水平以及智慧能力的建设过程、城市内外部的操作,对整个智慧社会的贡献程度做到全时、全区、全方位的评价,帮助智慧城市建设瞄准发展方向、照准现状短板、精准度量差距,引导城市成为综合性、包容性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
标准化作为城市间的共同语言,可以实现城市的互联互通,是最为有效的解决城市内部系统连通、城市间服务协同和全球化的方法和手段。智慧城市的顶层标准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了参照。标准为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分阶段低成本、零风险推进提供了依据,智慧城市为内部及外部提供标准化和服务。
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调研员 杨志锋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其纳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中,成为行动指南。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持续推动提速降费,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网络支撑保障。二是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一批国际化龙头骨干企业,逐步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进一步扩大升级消费,充分发挥消费拉动内需、引领产业的重要作用,以信息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务实推动转变多元治理体系、大小企业的融通发展。
新ICT,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
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首席专家 洪小舟
全连接能力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打造城市神经系统,可以实现万物感知、万物联接和万物职能。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成长的系统来实现这种联接,但这必须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不断投入。
如果我们把一个神经系统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中枢神经系统,一个是周边的神经系统。城市的承载大量数据的中心和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就像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即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物联网、通信网络更多是调动积极器官作用和反应的“神经”,即为大脑周围的神经系统。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决定了核心特质,决定了本质,与此相似,一个城市的神经系统也决定了城市的特质,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自身特点。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样的城市神经系统去帮助人类建一座座智慧的、反应更加快捷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在我看来,智慧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直在路上。华为愿携手生态伙伴,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以实干家的姿态践行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助力政府数字化转型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胡 剑
在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之路也是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基于多年来在全球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与分析,“RISE”是帮助城市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RISE”包含大连接、大智能、大安全以及大生态。大连接——5G时代下“弹性”ICT网络架构;大智能——智慧城市全局业务流程及决策布局;大安全——打造“立体闭环”大安全保障体系;大生态——深度协同,共建智慧城市大生态,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