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乱事的折腾,足以让整个行业伤筋动骨。
特斯拉线圈,在近期迅速蹿升成了人们谈论智能门锁时的一个热词。
部分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去掉了电路设计上的稳压模块,因而,核心程序对重启功能不设防护,也不会添加任何的电流过载短路功能,所以才会被高频放电的特斯拉线圈趁虚而入。
内行人的解释虽然科学有据,但已经无法抹灭外行人的望而却步与心头恐慌。这是中国式企业只顾埋头高利润增长而导致的常见剧情。
这一次,轮到了智能门锁。
【一】
2009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代的家用智能锁。
9年来,智能锁界是整个行业大跃进。
技术层面,从单机液晶到远程联网的更新迭代,变化翻天覆地。而销量,也在井喷式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家庭智能门锁销量达到800万套,同比增速1倍以上;而在2018年,仅上半年的销量就已经接近800万套。
高速奔跑下,风光无限,危机四伏。
九年的发展积淀,从智能门锁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到类别、渠道分布、产业全链,业界已经有了详尽的数据支撑以及各路的深度研究报告。
而特斯拉线圈事件,恰恰迂回折转,痛击了整个行业的软肋:标准!
没有标准,自然就没有统一的安全可循。
目前,国内的门锁质量抽查只有一个国家强制性标准:《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GB21556-2008)。然而,该标准针对的是整个锁具行业,强调的是整锁及锁芯的ABC系列安全等级。
对于智能门锁这一细分领域的行业监督,仍属空白。
据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透露,行业的良性发展,一定是有标准可遵循。
将标准工作规范化的智能门锁标准工作组即将揭牌成立,智能门锁安全导则的编写也已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同时,国密安全智能锁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八月底便将在深圳签约。为民立项,智能门锁将走出行业无序发展的乱舞时代。
可以想象,标准的严阵壁垒之下,必定是行业的重新洗牌。正在孜孜攫取红利的厂商们,面对的将是去芜存菁、优胜劣汰的悲喜两重天。
特斯拉线圈投射出来的是一条底线,无论是资本的流动,还是产业的转变,将民生安全放在聚光灯下,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底线。无可撼动。
【二】
业内公认,目前的智能门锁行业还是一片蓝海。甚至,是一片潜海。
2017年的杭州云栖大会,阿里携手部分厂商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智能锁应用与发展白皮书》。
互联网渠道铺设不占优势的华为以智能家居为宏观布局,迅速从幕后走向台前。
360则由周鸿祎亲自上阵宣传,为旗下的智能门锁产品摇旗呐喊。
至于百度和小米,更是联手投资智能门锁行业,试图深度切入,抢滩登陆。
还有海尔、美的等品牌劲旅跨界存身。
一幕幕故事上演。巨头们的野心,不言自喻。
对于智能门锁上下游的各产业链商而言,有人渴望联姻巨头保驾护航,有人谋划独辟蹊径杀出重围。
有了统一的行业标准,未来的品牌催化必将下沉到商品端的最后一步:服务。
无论B端还是C端。
一切,都从口号开始落地。
王力安防亮出了工匠精神,国民电子以“芯”为本,罗曼斯持保险为屏障,江南科友标注着:您的信息安全专家,亿速码则打出了“安全钥匙”的旗帜。
用户为王的时代,一切都才刚刚开幕。
产品的专一与多元,品牌的竞争与洗礼,行业的割据与垄断。智能门锁行业的千家竞秀,将逐步划开时代的断层。有人潮立,有人淹没。
最终,亮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底色,时代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