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南站开通的定制公交,又一次走在了试点的前沿。三人即可合乘的宣传,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热议。
当乘客在线预约后,小型车达到3人、中型车达到5人、大型车达到10人以上均可发车。为此,北京南站已经专门开辟出合乘公交候车区,三种车型共计37辆车,预计可满足260位乘客的出行需求。
定制公交是指为出行起点终点、出行时间需求相似的人群提供量身定制的公交乘车服务。定制公交作为城市多元化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性质。
从2013年9月,北京定制公交平台正式上线。5年时间里,定制公交在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沈阳、福州、济南等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落地生根,百花齐放。
不仅城市方纷纷属意这项定制服务,就连滴滴、美团等互联网企业也争相切入。
而在实际出行使用人群之中,有赞有弹。
赞:
①准点率:固定时间发车,除大堵车的个别情况下,终点到达时间基本浮动不大。
②舒适度:保障每位乘客均有座位,部分城市同时配备无线网络,方便乘客上网。
③直达:点到点的快速直达,是定制公交的强力优势之一。
④票价:最矛盾的点,点赞的人们认为票价低于出租打车价,相对优惠。
弹:
①订票时间过长:提前订票时间长短不一,短则40分钟,部分城市的预定长达三天。
②发车间隔太长:部分城市的发车间隔达到2小时以上。
③APP使用繁琐:部分APP的使用流程不够简化,用户吐槽为反人类操作。
④票价:最矛盾的点,有不少人群认为票价远高于普通公交甚至网约车价格。
同时,在部分城市,因为运力不足,定制公交的推出却很难得到预期中的回馈,空载情况普遍,营运亏损严重。
定制公交作为细分出行市场的专属服务工具,在发展之中,逐步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如:提高城市道路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社会和个人出行成本、解决出租汽车打车难的问题、促进城市的绿色出行等等。
但不同的城市,面临着不同的确切问题。在政策、规划、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痛点。
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应用结合,让定制公交变得更加智能,为乘客提供更精细化的出行服务,真正实现公共交通产品的多维度、多元化智能服务,是摆在定制公交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无论如何,定制公交的困局仍在,但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