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议 | 首页新闻

央视多次关注!智能门锁安全亟待规范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09 浏览次数:2380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针对市场上的智能门锁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报道,通过检测,40个样品中,有6个批次被特斯拉线圈也就是所谓的“小黑盒”打开了,占比达到了15%。指纹识别锁具有较高风险,远距离控制门锁存在信息安全易泄露问题。具备人脸识别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抽样检测的不符合率是100%。 此外,这次风险监测中,30批次有感应卡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发现28批次有风险,占比94%。 


谁是智能门锁行业的牺牲品?


在信息化时代,快节奏、便捷化逐渐成为了主流旋律,目前行业的智能门锁,越来越追逐便捷化,人脸识别开门、手机远程访问、密码开锁、指纹开锁......新颖的功能不断涌现,一把智能门锁支持四五种开锁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极其便捷的生活。


因为智能门锁的便捷性和易管理,被广泛应用在智慧社区、智慧公寓、长租平台、公租房等领域,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租房的年轻一代、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中产家庭、经常忘带钥匙的老人与儿童,为智能门锁的火箭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与“动力”。


据《鲸准研究院2018年智能门锁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智能门锁总出货量800万台,整个市场规模是100亿元,到了2018年智能门锁销量超过1600万台,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2019年整个智能门锁市场会超过2900万台,2020年整个智能门锁会超过4000万台,总的市场规模会达到400亿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红利,各领域企业蜂拥而至,传统家电行业、互联网企业、锁具厂商.....将智能门锁的市场炒的一片火热。


可“甜蜜”背后暗藏危机,当安全的警钟开始敲响,用户逐渐醒悟,上千种品牌的智能门锁,谁是安全系数更高的“火箭头部”?谁是注定被抛弃的“助推器”?

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近日公开表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华为最高纲领。在智能门锁行业亦是如此,不重视信息安全问题的智能门锁注定成为行业发展的“牺牲品”。

安全问题难以越过的壁垒


流线型、椭圆型、航空母舰型,智能门锁的外表越来越华丽,但是其内在的安全问题,却是各个厂商难以越过的壁垒。例如:是否安装了支持国密算法的安全芯片?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模块?还有互联网数据传输安全、存储安全,智能卡易被复制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在数据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社会,智能门锁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智能设备,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与家庭安全息息相关。智能门锁在重视便捷的同时,不应该忽略其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


目前行业内针对智能门锁安全,各企业、团体、协会纷纷制定了相关标准。全国智标委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的归口单位,为了规范智能门锁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安全应用与健康发展,特组织行业50余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建筑及居住数字化技术应用 智能门锁安全》(导则),该导则是目前智能门锁行业已经出台的相关标准中参编企业数量最多的标准。


在1月16日,全国智标委智慧物业应用推广中心成立暨智能门锁应用与安全研讨会上,导则主编人员——全国智标委技术标准中心主任 尚治宇,将为参会人员详细解读《建筑及居住数字化技术应用 智能门锁安全》(导则)。届时更多大咖还将共同探讨智能门锁安全发展!


【返回】
Copyright © 城市通卡网京ICP备:09038623号-6  "城市通卡网,全新平台传播通卡,引领未来"  技术支持:东云创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