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启动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验证工作

  2014年10月9日,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验证工作(以下简称“验证工作”)正式启动,涉及的城市为十月份第四批接入互联互通平台的城市,主要包括郑州、金华等17个城市,加上原有已经实现互通的35个城市,此次验证工作将实现近60个城市卡片及机具之间的验证。   众所周知,互联互通是一项庞大的民生工程,截止2013年底已经有35个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在即将到来的2014全国城市通卡发展年会上,将会举办第四批互联互通城市正式接入活动。为保证异地消费的正常运行,根据全国互联互通工作的总体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部IC卡中心”)特意组织了此次验证工作。   部IC卡中心将会以分组的形式到达今年计划加入互联互通的城市进行实地工作验证。具体验证方式为:部IC卡中心人员以小组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到达每个城市,这些工作人员将会在地方城市通卡公司的配合下携带数十张各个互通城市发行的互联互通卡,针对每个新增加互通城市的每一条公交、地铁等交通线路进行实地刷卡验证。除了实地刷卡验证,部IC卡中心还将对实地刷卡验证所产生的交易数据进行及时的清算核实,这样对于互联互通项目的整个运营过程进行的验证工作,可以确保整个互联互通项目的正常运营。   互联互通实地验证工作是一项复杂、耗时、费力的工程,工作量巨大,特别是第四批互联互通的城市数量较多,此次验证工作更为艰巨。但是,为了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的平稳运,验证工作必不可少,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这既是部IC卡中心为推动一卡通行业发展所做的一次重要技术支持保障,也是部IC卡中心践行“如沐春风”服务宗旨的直接表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城市一卡通互通技术监管服务

  2014年,随着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的快速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为建设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的城市提供了立足于政策及标准的技术监管服务。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 的技术监管工作,规范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在全国有序进行,保障运营单位的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的系统稳定,为百姓提供安全、稳定的一卡通服务。    全面技术标准服务   根据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技术监管工作的相关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部IC卡中心”)受城市通卡运营单位的委托,对于城市的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将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为运营单位提供系统、全面的技术咨询与培训。   技术服务内容涉及对系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部IC卡中心按照运营单位的需求,提供基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范要求条件下的互联互通相关的技术开发及技术支持;并审核运营单位系统发行的互联互通IC卡、消费设备、互联互通后台清算系统是否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标准,并出具书面确认文件。另一方面,部IC卡中心就运营单位提出密钥应用的相关需求给予技术支持,同时按照互联互通技术标准培训城市运营单位的技术人员,部IC卡中心提供技术软件用于日常技术维护和校验。据介绍,在系统建设末期,部IC卡中心将协调或组织专家验收小组对城市的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进行审核与验收    监管系统技术标准   按照住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工作要求,在运营单位的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建设过程中,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建设事宜,也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例如部IC卡中心在事先向运营单位报告并征得同意后,有权通知承建单位停止使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质量标准的设备材料、软件、机具设备等,并发出停工整改、返工通知。必要时部IC卡中心发布停工令和复工令,承建单位取得部IC卡中心复工令后才能复工。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的技术监管服务部IC卡中心作为地方城市的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项目技术监管的受托方,以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服务为出发点,以全国 城市一卡通 互联互通有序、健康发展为宗旨,保障城市通卡运营单位的系统稳定,为当地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规范城市一卡通移动支付业务的通知》发布

  随着城市一卡通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通卡行业已逐步向移动支付领域拓展。但在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过程中,存在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缺失、应用模式不统一、技术架构和接口不兼容等问题,影响了通卡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发布《全国城市一卡通跨行业多应用白皮书》,建设行业可信服务管理(TSM)平台,修订《建设事业集成电路(IC)卡应用技术条件》(CJ/T-166)标准,明确了移动支付在城市一卡通行业应用的技术规范、安全要求和业务模式。   为保障各城市通卡运营单位的权益,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就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发布了《关于规范城市一卡通移动支付业务的通知》建卡服【2014】004号,要求各单位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时,与合作的电信运营商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规范建设系统平台、选择配套产品,遵照统一的模式及技术体系开展相关工作。   相关通知已经发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应用服务中心网站,大家可随时下载,已经向城市通卡运营单位以及企业寄发,请注意查收。    合作注意事项   虽然,就目前来看,城市一卡通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存在一些问题,但未来一定是趋势,对于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应注意以下事项。   统一标准 有法可依      移动支付作为城市一卡通的一项业务,要想长期发展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标准能够规范行业发展,对行业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加强安全意识 维护自身利益   通卡行业与移动支付行业的融合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这个反应就是在保障相关主体利益的基础上,能够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在合作中,通卡用户要注意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密钥体系、数字证书、TSM平台运用、商业模式等方面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利益受损。   移动支付是城市通卡未来发展业务之一,相信两者在未来的的发展中,统一标准,规范业务模式,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开展推波助澜。

首个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国家标准编写启动

  2012年国务院关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是指,本地城市IC卡能够实现在其他城市刷卡消费,持卡人能够享受当地刷卡的优惠政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进。   全国智标委根据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应用为基础,开展了国家标准的研究工作。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2013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合【2013】90号),《数字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 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正式立项。   《数字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将规定数字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系统的基本框架、卡片技术要求、终端技术要求等相关技术要求,适用于城市综合交通、公用事业缴费、风景园林、数字社区、停车场管理、建筑材料、各类电子证书等领域城市一卡通的应用。   为保障该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标准的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已面向行业内公开征集标准参编单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卡及电子标签领域,以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及应用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都可参与标准编制。   《数字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制定将有效的规范互联互通卡的技术要求,为满足互联互通条件的城市一卡通系统建设与改造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有效维护公众利益,提高服务效率,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感兴趣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与全国智标委秘书处联系参与标准研制。

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城市进入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名单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市(区、县)创建工作,选出了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活动将按照“先试点、后示范”的原则逐步有序展开。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全面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第二,组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的演进升级,特别是加快4G网络商用化的进程。   第三,鼓励支持智能终端产品和新型信息服务来创新发展。   在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中,天津沈阳上海宁波南昌克拉玛依兰州福州等也是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城市。信息消费城市的确立,对于城市的经济利益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同样对城市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导的利国惠民工程,将各个城市的一卡通联系起来,并设立统一的密钥系统、技术规范、管理规范等,扩大城市之间一卡通的使用范围。在带给人们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包括一卡通发卡量的增加;城市之间信息共享的增大;以及一卡通消费量的增加等。而且,未来随着一卡通应用的扩展,包括手机支付、小额消费、旅游等领域的联系也将增多,为市民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给当地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项目,同时也为城市经济起到提升的作用。   从目前统计来看,加入互联互通平台的城市在一卡通消费笔数上有明显的提升,截至2013年10月,有35个城市接入互联互通数据中心,互联互通日交易近3.42万笔,涉及日交易金额近10万元。而且城市之间的一卡通消费随着互通城市的增多,也逐渐增加,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互联互通平台,为互通城市的市民提供便利,也为互通的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行为公约》出台

     2010年始,住建部IC卡中心以“服务第一”为工作理念,无论是加密机的统一配售、密钥系统的升级改造,还是新技术的研发工作,都紧密围绕着城市一卡通应用的开拓创新而展开。近日,针对产品检测企业又出台了《城市公用事业企业行为公约》。      该行为公约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行业职业道德,保护公平竞争,由部IC卡中心主持制定的,涉及产品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售后及竞争关系处理等内容。凡通过“城市公用事业IC卡产品检测”的企业均需遵从该行为公约,强化自我约束,自觉接受行业监督。同时,该公约也为各城市用户提供了良好的监督检验的基本标杆,保护了用户的利益。      根据行为公约的要求,部IC卡中心将通过实地考察、产品抽检等多种方式,对各厂商及产品进行追踪、监督,定期向行业通报,彰显优秀、淘汰低劣,建立部IC卡中心、用户单位、生产厂商三者间顺畅的沟通机制和监督平台,实现规范市场的目标。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与住建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联合召开交通、门禁用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芯片技术说明会

    为推动我国交通、门禁用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芯片研发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3月12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与我中心联合组织行业相关单位召开“交通、门禁用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芯片技术说明会”。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国家密码管理局与我中心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上介绍了高安全性IC卡芯片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应用情况、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标准状况等。下一步工信部与我中心将根据国家非接触式IC卡应用的安全要求,开展相关安全体系框架、标准规范、产品及应用等工作,并在以公交卡为基础的一卡通等领域实现应用,共同推进我国智能IC卡安全系统的发展。

建设部IC卡中心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副组长单位

     近日,部IC卡中心应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邀请成为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副组长单位,负责住房建设领域应用专题组工作。      生物特征识别作为新兴的身份鉴别技术,利用指纹、声音、脸孔、视网膜、掌纹、骨架等人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应用在出入口控制及视频监控环境下的身份识别等领域。随着安全级别的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还将实现与条码、IC卡等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融合,实现人、物的自动关联识别。      作为专题组负责单位,部IC卡中心将开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应用情况的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召开专题会议,适时立项开展《生物特征识别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应用技术要求》等标准编制工作。通过标准及相关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产品标准化,将对我国生物特征识别产品的技术发展和使用推广以及产业的良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促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城市公用事业IC卡产品检测报告内容调整

    为加强城市公用事业IC卡产品检测管理,方便广大用户在选用终端类产品时对通过城市公用事业IC卡产品检测的终端产品有更直观的了解,自2010年1月1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将在所有通过检测的终端产品检测报告中增加对应的产品实物照片并标明其具体尺寸。望广大用户在进行项目招标、产品选购时,认真查验、核对检测报告内容、检测证书及其时效。

《城市公用事业互联互通卡通用技术要求》等四项城镇建设行业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在京召开

     2009年12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城市公用事业互联互通卡通用技术要求》、《城市公用事业互联互通卡密钥及安全技术要求》、《城市公用事业互联互通卡清分清算技术要求》、《电子标签通用技术要求》城镇建设行业标准送审稿审查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李铮所长、黄金屏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王毅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马虹常务副主任、申绯斐副主任以及王辉总工出席了会议。李铮所长介绍了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实施的情况,要求该标准应依据最新的国家标准,参考国际标准和其他行业标准,真正体现标准的先进性、一致性和可行性。      与会专家组认真听取了上述四项标准(送审稿)编制情况的介绍和有关技术内容说明,对标准逐条进行审查,一致通过《城市公用事业互联互通卡通用技术要求》、《城市公用事业互联互通卡密钥及安全技术要求》、《城市公用事业互联互通卡清分清算技术要求》、《电子标签通用技术要求》城镇建设行业标准送审稿的审查,并建议尽快形成标准报批稿,按程序上报、审批、发布。

Copyright © 城市通卡网京ICP备:09038623号-6  "城市通卡网,全新平台传播通卡,引领未来"  技术支持:东云创达